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科普 > 心理百科 > 正文

旁观者在场对效率的影响

admin 发布于 2016-01-11 21:59:52 阅读次数

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,当你一个人在教室自习时,你的学习效率可能并不是很高。尽管此时教室很明亮,很宽敞,也很安静、但你却常常会分心,想想这个。做做那个。如果此时,有两个同学(可能还是陌生人),来到了你所在的教室,并随便找了个座位和你一起自习时,你立刻就会聚精会神起来,开始积极地演算起数学题或认真学习起英文单词了。这种因为他人在场而引起的个体在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,称为社会促进效应。

这其中暗含着一种评价作用,当有旁观者在身边时,容易激发起个人本能的反应,他们提高运动标准或努力展示自己,他们的工作就会进展的很顺利。但是,社会促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,有时有旁人在场,反而会引起促使效率下降的“社会促退”效应。比如,当一个员工面临难题正苦干无计可施时,如果上司死盯着他不放,他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无法专心工作。

原来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。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,有他人在场,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,而增强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。但如果这项工作对个体来说是新接触的,还很不熟悉,或个体还很难做好,还需要动很多脑筋,在这种情况下,旁人在场会引发动机的增强,从而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,个体更容易表现的手忙脚乱,反而做不好。

(摘自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》,高晨 编辑)